PTU——郁闷中的精彩乐章(转自网易香港制造论坛)
千呼万唤始出来,[PTU]终于丢开了“非典型”的大口罩,与我们广大的港 片爱好者们见面了。虽然说在这三年以来,杜琪峰的个人魅力已经随着“银河映像”的商业化合并,渐渐地退却了几分颜色。但是每当他很随意地以一个小成本影 片,重拾“银河映像”初期风格的“黑色狂潮”时,我们还是在不经意之间被他那深厚的影像功力所折服了。有人说这个以[PTU]命名并作为主题的小电影不太 好看,在一个夜晚当中让一群人为一只枪的下落而疲于奔命,似乎显得颇为无聊了一些。但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正是影片的精彩所在,让一只小小的枪来带动整个 故事的发展,利用三到四条平行铺垫的线索,牵扯出无数出人意料而又发人深省的后果与结局。犀利而冷峻,平稳而突兀,被巧妙安置下的故事眼线竟然会有几十处 之多,在这么精心的结构之下,你怎能说它就不是一个小巧而精致的电影茶餐呢?
关于[PTU]是否平庸的争议,大多数都来源于 我们每个人欣赏电影的不同视觉与习惯,如果你仅只是为了贪图杜琪峰影片中那精心设计的Pose,而忽视它的细节的话,那么你一定会大失所望的。看杜琪峰的 的影片,千万不要被它那黑色而抑郁的荒诞气氛所禁锢住,只要你更加专心一些,相信总有一些容易被你轻易忽略的细微处,会令你大吃一惊的。你完全可以用你敏 锐的眼光,把整个[PTU]看作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象牙塔,你尝试着把你所看到的细节随意地抽出一个,那么它的整个故事就会一并随之坍塌。事实上杜琪峰在影 片创作之初,就曾经为我们作出过暗示。如果你真的陷入到误区之中,那么你就不妨再重温一下他的这些妙语:“人的命运,实则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愈发显得变化 无常的,你在每一分钟所坚持或者抛弃掉的猜测,也许都会成为另外一个结局开始……”
争议之一:与[枪火]很像
[枪火]是“杜琪峰迷”们的图腾,它所经历的夜晚则以一种纯粹的黑色色调,把整个环境包裹得压抑而爆烈。夜晚的漫长、神情的紧迫、子弹的突然,已经把观 众们的视线放置在了时局的千钧一发之间。人影在黑暗里绰绰撺动,而枪支随着几缕凝固了的眼神缓慢地游弋向了画外。你紧张的神经、急促的心跳都弥合了画面那 涌溢而出的窘迫节奏,在扣动扳机、遏止杀机的那一刹那,画面的一个短小的移动,就能彻底撕碎你心底最深处的那层虚弱防线。而[PTU]的出现,则改变了 [枪火]中的这种犀利而明快的影像作风,在PTU警员们缓缓地走过尖沙咀的街巷时,你只会察觉得到四外里空气的疏离与沉寂,而并没有[枪火]中的那种剑拔 弩张的凝固感,镜头缓缓地移动,会让你在一种虚无而不可预知的空间里,去为整个故事的行进过程而承担一些压力,而并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环节而随意躁动异 常。
[枪火]中镜头下所表现的空间感是以大开大合的形式行进,而[PTU]的影像则是在前景和远端两个层面做足了文章。这样的影像也正好 弥合了影片所选择的叙述方式——在同一时间之内,两个不同的叙事线索在平行行进着。表面看起来[PTU]的对白数量很少,但是在在影像作足了前景特写的同 时,远端人物的冲突还是为整个画面给出了无数的潜对白。例如:在展警官向阿Kat请求不要把整个事件向总部汇报的时候,他只说了:“给他一晚上时间,等到 天亮之前他还没找到,那就算他倒霉。”而此时远端的PTU队员们也正在为肥沙的事件冲突着,一人说:“这种事情我们恐怕是承担不起吧!”而另一人则很快回 执他说:“你这么矮,当然就承担不起了!”“矮你妈了个头……”随即两人就冲突了起来,直至被众人拉开。这样的情景设置显得很巧妙,即表现了PTU队员们 此时内心中矛盾的心理,同时也引出了他们不甘于被人指责为人下人的卑微现实。
一、看似简洁的智商考验:推倒[PTU]的“多米诺”骨牌
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就是在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线索里,包藏下无数值得你揣测的关键细节,为你设置了一些很有趣味的智商考验。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注意 到这些细节的发生,会怎样影响整个故事的进行与发展,但是你却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一些细微的情节变化被你在不经意之间忽略掉了。然而忽略掉了这些细节的后 果将会是怎样的局面呢?你会感到后来接连发生的一切都很无聊,就连结局那场精致而复杂的枪战场面也会被你指责为很老土,那么我们不妨再重温一下那个晚上所 发生的一切,看看还有什么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玄机包裹在里面。
细心的影迷们会发现,影片细节中的巧合实在是太多了。从倔烘烘的肥沙在火锅店 遭遇马尾开始,到肥沙大发淫威开罪了马尾的小弟们,从天花板上凝结的水滴让马尾改变了座位的方向,一直到肥沙因为着急打牌而走离了火锅店。这一切突如其来 的偶然因素,都为随后所发生的命案作好了铺垫。你或许会感到这些细节的重叠会变的很无聊,然而你不妨再把这些突如其来的偶然与巧合再仔细地琢磨一遍,以相 对怀疑与游戏的心态再把它重新穿插起来。例如说,如果肥沙没有……那么整个故事的结果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呢?
1——影片开局时细节的妙用
肥沙与马尾在火锅店的偶然遭遇,是影片所列举出的第一个巧合。然而肥沙随后耀武扬威地接连挑衅马尾,则改变了火锅店里原本就很微妙的场面态势。我们可以 尝试着假想一下,如果肥沙没有去抢占马尾的桌子,或许马尾还会继续坐在原先桌子的内角,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方位,把自己与杀手的距离拉得那么近。而如果 肥沙没有继续嚣张跋扈地招惹马尾手下的怒气,或许马尾的那几个手下不会轻易地离开火锅店寻机报复肥沙,而把自己的老大一个人扔在了火锅店里。如果不是肥沙 着急与自己的上司打牌,就不会急匆匆地连已经叫好的啤酒都没有喝,就起身离开了案发现场。如果不是因为天花板的滴水,相信马尾不会从桌子的内首走出来,而 改变了自己的座位的方向,背身朝向杀手的位置,给了人家这么好的下手机会。要知道香港的帮派分子一向都对自己的行动多加小心,在公共场所露面一定要带上得 力的助手与小弟,就连座位的方向也都是选择背对墙壁视野开阔的方位,如果像马尾一样将自己的后背超向了厨房后门过道的话,就是犯下了他们最为禁忌的忌讳, 是绝对不可原谅的常识性错误。
肥沙与马尾手下的冲突,是影片所设置的第二个细节部分。马尾的手下故意地用报复手段激怒了肥沙,而把他引到 了过街通道里,打算仔细地修理他一顿。而没有想到的是肥沙自己踩到了蕉皮摔晕了自己,而对自己被打以及丢失枪械的过程一无所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的 细节全部拆解开来,细细地与在同一时间之内所发生的命案相互牵连在一起。例如说:如果肥沙没有去追那些小混混,那么整个罪案的过程就几乎再与他没有任何瓜 葛,而他的枪也不会这么轻易地丢掉,那么他在这个夜晚除了向重案组复述笔录之外,也就再也没有任何出场的必要了。而马尾在中刀了之后,就飞速地往街上跑去 拦出租车,这样的细节就把整个罪案发生的现场火锅店丢在了戏外。假想他坚持留在火锅店而叫老板打电话去叫救护车的话,相信在事发之后老板与众多食客都会成 为他的目击证人,而把肥沙在随后所遭到的嫌疑给轻易地抹掉的。当马尾自己驾驶着出租车,漫无目的地瞎闯时,他就已经完全地脱离了案发的第一现场——火锅 店。而他的手下在修理完了肥沙之后,也正是往火锅店的方向跑去的,他们正好错过了与奄奄一息的马尾见面,当马尾的车一头扎在角落里时他们还在回过头来咒骂 着。这样的细节又避免了另外的一个结局发生,就是如果让马尾的手下撞见了马尾,那么他们首先会考虑送马尾去医院,然后再找到马尾的父亲秃头来拿定主意,他 们会直接选择去找大眼报私仇,是绝对不会想到与警方合作的。如果照这样情节发展下去,那么后来CID与重案组的出现也就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了。
2——关于[PTU]的几条线索中的细节解析
故事的第一条叙事线索,是以任达华带领着自己的PTU警员帮助肥沙查询枪的下落开始的。相比于其他的几条线索,这条线索的框架显得最为清晰明了,接二连 三的盘查与询问,几乎将影迷们大部分的目光全部吸引到了他们身上。然而当故事发生到了中段,展警官没有在马尾手下的老窝中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而打算彻底 放弃努力,任由肥沙自己去广东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条看起来很重要的线索最终却是如此徒劳而无益的。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要将这条线索整个重温 一遍,你或许还会发现,还有很多容易遭到忽视的细节部分,都在整个剧情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然还有这么多较为重要的细节存在,那么这条看似无用的线 索最终为整个故事提供了一个怎样的服务呢?
展警官最先来到了街面的地下游戏厅当中,他找到了马尾的老表,以包藏毒品与修理他小弟等等细节 来威胁他给马尾打电话。这随后的后果才是罪案现场电话铃声不断的根本原因,而肥沙也正是如此偷拿了被作为证物的手机,而联络到了展警官,并告知他马尾的死 讯,随后又手忙脚乱地往证物袋里装错了手机,从而使自己落下了证据,招致了重案组女警官的怀疑。
展警官随后在街巷里拦住了兜售伪造信用卡的长毛,并以暴力的方式讯问他马尾手下的老窝,这样的细节直接引出了传令员的出场。传令员Orderly(张满源饰演)发现了展警官等人的一些异样,但是却并没有开口提出异议。
传令员Orderly一直也在想探知展警官他们的秘密,但是展警官他们却总是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从紧随着展警官只身上楼搜捕的细节中就可以发现, 展警官曾用手电筒与他相持而视,而随后赶来的PTU队员们也与他有一段持枪对峙的场面。这种场面直到他们一起冲进室内之后,整个时局的过程就已经完全清晰 明了了。传令员Orderly看到展警官他们逼着被踢倒的女人擦掉身上的脚印,那是防止她们会在警方面前出示证物,而展警官只是询问她们要不要报警而并没 有立即通知总部的行径,则更加使传令员感到了一些不正常。
肥沙逃走后,传令员Orderly也遭到了重案组女督察的讯问,这时候他终于知 道了整个夜晚所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也选择了与展警官站在同一阵营里,为自己赢得了迟来的信任。当展警官带领着他们打算避开广东道的时候,传令员 Orderly终于无法再遏止情绪,爆发在了当场:“什么才是穿上这身衣服就是自己人,我也是穿制服的……”正是他对展警官所讲的这些话对于整个故事的转 折,起到了制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展警官正是在他的劝诫之下才改变了行动路线,带领弟兄们一起奔往广东道。这样一系列的细节告诉了我们,事实上整个前后所 经历的细节部分都是在为传令员Orderly的出现做铺垫,在影片故事的发展中,传令员Orderly的心理认知变化以及他的当头棒喝,都起到了一个较为 关键的转折作用。
影片的第二条叙事的线索,是以丢失警枪的CID警员肥沙为中心而进行下来的。在这条平行进行下来的线索里, 肥沙为了找到自己的失枪,而犯下了一系列较为低级的错误。包括私自接听证物电话,阴差阳错地装错了自己的移动电话。私下里与大眼找到的中间人进行接触,以 及答应以寻回失枪为代价,把寻求警方保护的大眼引到了广东道等等。
这一条线索的出现,则直接导致了整个故事的跌宕起伏,牵引出了结尾局势 的发展以及力量的分布态势。在这一条线索的发展过程当中,当数肥沙与展警官在“中国冰室”的的约见最为关键一些。这次约见不光使得自己与重案组的误会公开 化,更使得传令员得知了整个事件的概况与警界三方面内部所产生的矛盾分歧。这个细节直接导致了传令员与展警官在楼下的交锋,同时也逼迫着肥沙坚定了自己去 往广东道,引诱大眼露面的决心。
影片的第三条叙事的线索,是从重案组的成员接手调查马尾被杀的案件开始的。核心当然是气势凶 凶、咄咄逼人的女帮办Madam张(黄卓玲饰演),而第一个引起她注意,并且产生怀疑的对象,就是徘徊在案发现场,神情诡异、手里拿着证物手机的CID警 员肥沙。可以说影片的第三个线索的出现,是相对比较孤立的。从Madam张赶到了罪案现场之后,负责勘察现场的CID成员是以极其不合作的态度向她草草地 交代了工作,从CID的督察告诫肥沙不要多管闲事开始,随后的一系列细节都表明,CID与重案组之间的宿怨已经早就缔结得根深蒂固了。
事情发展成这样的结果,Madam张才会想到去找自己部门所安插在黑帮内部的卧底小猫。我们看到那个卧底是在犯了毒隐之后,被重案组的警员们强行拖出门口 的。在给他撬开嘴巴,灌了大量的蒸馏水之后,这个可怜的卧底才勉强地开口说了话。此时的Madam张是很无奈地蹲在街边,没有人会猜测得到她此时心中会有 怎样的复杂感受,但是毋庸质疑的是,虽然小猫在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样的日子,但是重案组为了提高办案效率所安插卧底的举措,似乎也是在整个尴尬的大 环境之下最为无奈的举措了。
在“中国冰室”中,重案组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尴尬。PTU的巡逻队员们同样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尤其是在展现肥 沙逃离现场的那个慢镜里,我们可以细致地发现,原本一直都没有参与到寻枪事件而保持着审慎态度的阿Kat,竟然会低头向后撤开一步,主动为肥沙的逃跑让开 一条路。随后在PTU巡逻队员们的互相敷衍中,Madam张终于震怒了,而现场依然没有人理会她的存在,而随即帮助她解决问题的人,依旧是那个已经堕落成 瘾君子的重案组卧底——小猫。
我们可以在这个线索部分里看得出,事实上警方在调查罪案的过程中,警方在这几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的现 象是极为严重的。在PTU巡逻队员们的内心里,为肥沙寻找丢失的枪械,仅只是因为他是“自己人”而已。大家尽到了作为兄弟的义务,也不枉大家每天同拜一尊 “关二爷”的本分。而对待那些自矜为“白领”阶层的重案组成员却不一样,这个原因或许并不完全是这些知识分子根本就不拜关二爷那么简单,关键是在于这个不 可预知的夜晚究竟是属于谁的问题。相信这样的夜晚重案组一年也不会经历到几回,这从结尾时Madam张那不知所措的眼神,以及随手丢掉的警枪等细节中可以 看得出一些端倪来。很少冲突在罪案发生时的第一线,对待突发事件没有任何应变经验,这样的细节产生后,也就难怪他们与基层的办案人员们缺乏沟通与理解了。
除去影片中秃头苦心竭虑地寻找大眼的那一段隐蔽线索之外,以PTU警官阿Kat为首的另外的一批巡逻队员们,成为了一条极为隐 蔽,极其容易被人忽略不计的关键发展线索。阿Kat最早接触到了肥沙,而她对展警官阻止她向总部通报,打算帮助肥沙找回失枪的举措也给予了较为审慎的保留 态度。阿Kat并没有随同或协助展警官查找失枪的下落,而是带领着自己的手下履行着自己PTU巡逻队员们应受的本分——在尖沙咀的大小街巷里巡视。在这期 间她们只与展警官有过两次汇合,一次是在大家都习惯前往的“中国冰室”,而另一次则是在结尾时几方火力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
可以说除去阿Kat在“中国冰室”向后撤退一步,为肥沙让开一条逃跑的路之外,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介入到整个事件当中。这不由得让大家对她们当天晚上的行动路线心怀疑虑——她们是怎样事先埋伏在几股势力汇合的事发现场的呢?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当天晚上接连破碎的车窗玻璃,在发现这种破坏举措的同时,阿Kat就已经将事情的经过向总部进行了通报。而总部也相应地给予了回 馈,让她继续搜索仔细地查询事发的原因,而阿Kat后来领着手下们来到了广东道,也是由此一路追踪下来的。结果是很简单的,整个事件都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 小孩子自己干的,他打碎私家车的车窗,是方便自己探进手去打开车门,车上抽屉里放着用来泊车投掷的硬币,才是小孩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正是为了得知整个事 件的详情,所以阿Kat才带领着手下潜伏在停车场的四周,而随即出现的肥沙、大眼、秃头,与当时还不知身份的几个陌生人,则是阿Kat事先绝对没有预料到 的。
当展警官赶到现场时,一眼就注意到了刚刚走下出租车的几个陌生人,事实上他并没有考虑到这几个人是持枪歹徒,而这几个歹徒也正是没有 料到这几个警察实际并不是为自己而来,所以才率先发作急着掏家伙。这个时候杜琪峰所给出的慢镜很有意思,如果你仔细地观察就不难发觉其中的细节所在。当歹 徒们纷纷掏枪的同时,展警官已经他身后的弟兄们是没有任何准备的,所以在行动上他们已经处于了滞后的劣势。而此时率先开出第一枪的人是潜伏在车后的阿 Kat,随即阿Kat的手下也都纷纷在暗处开了火,与随后拔出枪的展警官等人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连续的火力网。之所以手持AK—47与“黑星”等重火力的 歹徒会在几支“点38”下丧生,相信也是完全仰仗了事先埋伏下的阿Kat以及她的众兄弟。而慢镜头中匪徒们连连中枪却依然显出了一片不死心的架势,这只是 他们不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实而已,明明是几个事先没有什么准备的巡逻警察,怎么会无故地形成这么大的狙击火力呢?所以他们的死相也都是一副副无辜的神情,碰 巧遇到了这种局面,恐怕也只有用“有心栽花”或是“无心插柳”这样的词儿才能形容得更为贴切吧!
二、结尾时的枪战:看似平庸的精彩之笔
果然没有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杜琪峰终于在整个低缓的故事背后,设置了一场枪战戏来作为整部影片的总爆发。整个故事所涉及到七股势力完全拥挤在广东道码 头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拔枪、射击……除了子弹、火苗与随处迸放的血雾,每个置身于现场的人物以及其他的一切都仿佛瞬间凝固了起来。影片所爆发的这场枪战, 直接会到左右结局的结果。生存与死亡、真相与黑幕、肥沙和他的枪械,这些在这一夜所发生的事情,都在枪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得以倾泻、得以爆发,在缓缓切移的 几个场面里,一切被视为是不安定因素的细节都在与自己的结局对号入座。你会突然为整个局势的发展而紧张起来,屏息等待着,等待枪声响彻之后,会出现一个没 有升华,只有救赎的大圆满局面……
仔细观察起来你会发现,整个枪战的场面其实是分为了三个平行进行着的对峙。第一条就是匆匆赶到现场的展 警官以及他的手下,他们事实上只是赶来阻止肥沙继续做傻事,而没有料到的是却遭遇到了一群不明身份的持枪匪徒。这一点也正是事先潜伏下来的阿Kat一拨人 马没有意料到的,正当那几个匪徒匆匆忙拔枪打算与展警官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阿Kat率先开了枪,随即她的手下也连连射击。在这个时候,暗处的阿Kat等 人实际上已经和随后拔出枪的展警官等人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各自的目的并不一样,但是在面对强大的外来之敌的时候,PTU的这两股力量还是当即形成了一个 较为默契的整体,与匪徒们进行一场殊死恶斗。
而与PTU枪战几乎是同时进行着的第二个场面,是在赶来寻仇的帮会首领秃头,与被肥沙骗来的 大眼之间进行的。当PTU警员们出现在现场时,先前还是怒火冲天的大眼还偷偷窃喜了一阵子,但是正当PTU警员们的注意力与火力完全被突然出现的歹徒们吸 引过去时,大眼也就只能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了。秃头率先拔出枪来向大眼射击,而大眼随即也拔枪连连还击,他们相继仆倒在枪声里,以一个独立的空间形成了影 片结尾中第二个枪战的场面。
在这一段落中所展示的第三个枪战的情景,是在肥沙、Madam张与码头接头人之间进行的。肥沙下意识地率先拔 出自己腰间的假枪,但是发现没有作用之后就转头逃走,接头人立即拔枪还击,却被Madam张的一声呼喊给吸引去了注意力。当Madam张在慌忙之中被车门 碰掉了警枪之后,这个局面就完全成了接头人与肥沙之间的冲突,而肥沙在逃到了地下通道被香蕉皮滑倒之后,他意外摸到自己丢失的枪械成为了这个枪战的关键所 在。枪声响了两下,倒下的不是肥沙,相反是接头人的脑袋被准确地打开了花。
结尾所爆发的这场枪战,事实上是阴差阳错地改变了整个故事的发 展悬念。三个平行进行的枪战段落,各自都为这个圆满的结局贡献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伏笔。PTU警员们突然遭遇到了歹徒,就意外地为秃头与大眼之间的决斗提 供了空间与条件。而结局的设置也必须令这两个老鬼同归于尽才能达到所谓的完美效果,相反如果他们两个人活下来一个人,那么肥沙与PTU队员们都不会就此推 脱掉一系列罪责与干系。秃头知道了肥沙丢失警枪的事实,而大眼又知道是肥沙利用职权引诱自己现身,而令秃头的预谋得逞。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他们之间的 一个人被带到了警局作笔录的话,后果可真就是不堪设想了。而展警官带领着PTU警员们突然出现在事发现场,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却已经换作了一群手拎重火力 的银行劫匪,如果要不是阿Kat以及她的众兄弟事先埋伏在现场的话,相信没有思想准备的他们是不太可能全身而退的。这样的细节就让我们想到了连连打碎汽车 玻璃的那个小孩,正是他的这个行为才间接地促使整个局面的改观,可以说,在这个突如其来的遭遇战中,这个小孩的伏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到了最后,就不得不提到肥沙以及他那失而复得的枪了。接头人原本是要趁乱逃离整个现场的,但是他却必须要先干掉肥沙才能安全脱身,因为事前他们之间已 经在电话亭有过了几次交流,肥沙是唯一能认得清这个接头人面孔的人。他在为几个银行劫匪联系偷渡的船只,大家凭他对整个广东道的熟悉程度也能
判断得出他是一个香港本地人,而那几个劫匪却不是。他干掉肥沙的举措完全可以被视为是杀人灭口,而肥沙幸运地找到了失枪并打死了他,事实上也正是结尾需 要的结果。肥沙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枪支,如果没有,那么他的卤莽举措就会间接地牵连到帮助他的PTU队员们。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他被接头人打死之后的后果,相 信Madam张对肥沙的死亡不会善罢甘休,会在自己的报告中详实地记录下整晚发生的情况。而肥沙没有死并找回了自己的枪的段落也就能迫使她放弃掉这样的打 算,因为肥沙看到了她面对歹徒时的懦弱与无能,竟然会让自己的手下逃离现场,而自己的枪也会丢掉在车门外,如若让这样的报告传播出去,相信她在警局的好日 子也就真的混到头了。
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了被击毙的歹徒们身边的钱袋,里面整齐捆绑好的新钞票也只有在银行里才能见得到。这也就证实了 我们对他们身份的初步猜想,他们就是影片开始时PTU队员们在收音机的新闻中所提到的那三个银行劫匪。而肥沙走到Madam张面前关切地说:“放两枪吧! 长官!这样报告会好写一点。”这样的话,正好呼应了我们对整个结局所暴露出的一些细节部分的猜想。有了这样的铺垫,那么随后的结果也就自然一目了然了,结 尾时的那声枪响肯定是Madam张所为,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整个结局的巧妙设置自然也就解释不通了。
三、相互体恤还是共同为恶:在夜晚与罪恶之间构建生存网络
有人想说PTU队员们是否都很喜欢越权去管这么多的闲事,我说这个话题倒是有些门道。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煞费心力地去帮助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人,还要连带着 承担上无数违背自身职责,甚至是违法的一系列危险呢?从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事实上展警官与肥沙之间并没有多么深厚的关系,可以说也仅只是认识而已。 当肥沙说出自己马上就快被升职的话时,他即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因为他也知道展警官未必就会帮助他,而自己又不太甘心受制于如此局面,之所以他会与展警官 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的潜意识中还是把展警官看作是巡街的小字辈,内心肯定会有点市侩心理与攀缘意识的。
而展警官又是不是真的为了肥沙的这 句闲话而去帮助他呢?是不是他的心里也存在着一些攀缘心理呢?我想这个有趣的想法,我们还是不要再去苦心竭虑地去考虑了。以后的细节部分我们都已经看得很 明白,如果展警官仅只是为了攀缘逢迎的话,他完全可以把肥沙交到重案组手里,毕竟身为白领警官的Madam张身上的职能,可是要比罪案嫌疑加身的“落水狗 ”肥沙要显赫得多。而在肥沙的罪案嫌疑败露之后,展警官则更加没有必要去顾及他的存在,因为如果那时肥沙即使是找回了自己的失枪,恐怕也难免受到马尾被杀 的案件牵连。而如果展警官再这么坚定不移地去帮助他的话,那恐怕就是平白无故地为自己惹祸上身了。
影片中展警官一直都在强调着一句话:“ 穿上了这身衣服,大家就都是自己人……”我们可以好好地揣摩一下这句话的分量。影片从一开始就把一个PTU队员的死讯交代给大家,而从大家讨论这个死去的 警员时我们可以知道,这个PTU队员实际上是与同事们相互疏离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胆小与懦弱。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小的团体里失去同伴们的信 任,就会间接地导致自己失去性命的话,那么在经历这样的一个罪恶、诱惑、仇恨与欲念并存的夜晚时,我们那些游弋在尖沙咀街巷中,把自己孤独地放任在罪恶渊 源的PTU巡逻队员们,会怎样实现自己“安全回到家里的”愿望呢?我想最好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利用自己的权限与职能,利用这个变幻周遭的夜晚来构建一个属 于自己的生存网络。
这个网络的存在是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的,这从展警官与其手下连连尝试违法行径的举措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得出。PTU队员们 的行内身份与职能地位都相对比较低下,但是在遭遇重大案情的时候,他们又往往都会冲在第一现场。他们试图以互助的兄弟情谊,来保证自己身边以及连带其他相 关部门的团结协作,他们认为大家彼此之间不论身份如何差距、地位如何悬殊,只有在互相以“自己人”的关系携手合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平安度过一系列难关。 但是这种兄弟情谊的维系也是倍受争议的事实,这从展警官向马尾老表的烟盒中夹藏毒品,变相修理他小弟的细节中就可以分析得到。但是如果完全否定了这个相互 依赖生存的体系与网络,其结果也是相当矛盾的。Madam张就是一个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的人,也可以说以她为代表的重案组也将自己设置在了同样的境地。这 种后果导致了反黑组与他们之间的不和,就连交代现场情况接收突发案件这样的小事情都被弄得尴尬异常。这样的孤立局面迫使Madam张只能依靠自己的卧底小 猫,我们看到了小猫身为一个卧底警员,为了维系自身的生存境遇而堕落成为了“瘾君子”,她为Madam张提供的情报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第一手价值,如果 Madam张能与展警官或是反黑组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就完全可以率先得到这些她所需要的讯息。这样疏离的细节发展到影片最后,就已经完全被突如其来的 变故扩大化了。在枪战爆发的同时,Madam张没有选择与其他PTU队员们一起对敌,而是擅自地一人用枪指向码头上的接头人,这随后的后果导致她的枪掉在 了地上,而随同她开车而来的手下也溜得无影无踪。这时候她在车内瑟瑟发抖地掩蔽着,如果那个接头人不去追赶肥沙的话,那么Madam张的性命肯定是交代在当场了。
在影片的最后,肥沙对她提议让她开两枪,这样也好向上作出交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细节部分来判断,Madam张其实在这场变故之 后,就必定会融入到这个网络。如果远离合作与互助,那么大家就失去了大半数的生存余地,虽然这种关系要依赖一些体制之外的手段来维系,但是当困难真正地扑 面而来时,往往又是这些平时以制度之外的手段建立起来的关系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的最后两声枪响是来自于Madam张,不管你信不信,这都是一 个不可替代的事实。
影片中的“PTU”:
“PTU”就是警察机动部队(Police Tactical Unit)的简称,是香港警察部队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部门,它的配置主要是为了帮助进行公众管理和公共安全值勤等方面,尤其是在公共集会和节日场合。它的 职责还包括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武装警戒和保证某些公共场所的安全,比如说1997年的香港回归交接仪式。PTU机动部队的任务就主要集中在了内部安全、打 击犯罪和人群控制等方面。在通常的情况下,香港警察部队中都有7支PTU部队服役:香港的五个区各有一支,还有两支受训部队驻扎于粉岭的PTU总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